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分卷(75)(1 / 2)





  臣以为不妥。

  有何不妥?户部尚书一眼瞪过去,还是说贾大人能想出更好的法子?那本官洗耳恭听。

  这哪有朝廷开口向民间要钱的?不是有失颜面么?

  这哪是开口要钱,不是自愿的么,身为大桓人,大桓有难,理当出一份力,还是说,贾大人不愿出这份力?

  臣倒觉得,此法甚妙,丞相站出来,为表支持,臣愿捐白银千两。

  另外两位内阁大臣也跟着站出来,表示愿意捐钱捐粮,从户部走漏风声起,他们就知道陛下铁了心要做这件事,与其反对惹陛下不快,不如赞同并出一份力。

  抛开其他,他们也觉得这个法子是目前对大桓最有利的,他们已经官至内阁,首先要保证的便是大桓的稳定。

  在朝臣的商议下,户部尚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得到改善,最终确定无误后,便可对外推行。

  京城有门路的人听到风声,开始着手准备。

  商君凛下朝回来,没在屋里找到沈郁:贵君呢?

  参见陛下,被叫住的宫人连忙行礼,贵君在那边的小戏园。

  商君凛转道去了小戏园,小戏园在玉璋宫北面,沈郁往常很少去那,前段时间还和商君凛商量将那重新布置一下。

  还未走进,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唱戏声。

  阿郁什么时候喜欢听戏了?商君凛走进小戏园,正好看到沈郁低头和一个身穿粉色戏服的人说些什么。

  来不及吃醋便见沈郁向他招手。

  陛下快来,看看这段还能怎么改。

  你这是在做什么?商君凛不明所以走过去。

  给京城的百姓编一场戏,在朝廷命令下达之前,让他们先了解一下自己将做的事有什么意义。

  第106章

  这是沈郁最近想到的,朝廷即将公布的赈灾法子不说在大桓,往上回溯,也没有哪个朝代做过,不比朝堂上的大臣经过一番争执了解这个方法,大桓百姓对这个法子并不了解。

  若此时有人起了歹心有心扇动,不知内情的百姓便会轻易入套。

  阿郁是打算用戏曲的方式让百姓了解?商君凛拿起沈郁手中的戏本,问。

  对,我本来是想让一些小官员专门为百姓解释,后来一想,光凭口头解释恐怕不够深入人心,得找另一种方法,最好能调动百姓的探讨和思考。大桓百姓爱听戏,沈郁便想着将这个方法编进戏曲里,再由戏班唱给百姓听。

  商君凛粗粗翻看了一遍戏本,现在还只是一个大致故事雏形,戏本上的笔迹他很熟悉,是沈郁的。

  阿郁有心了。商君凛看完故事,只觉得这个故事恰到好处,有关赈灾的事贯穿始终,将整个故事链接起来,戏文里发生的种种,都围绕其发生。

  更有甚者,沈郁还将可能有人恶意曲解朝廷意思的事写了进去,考虑周到,即使到时候真有人想借此生事,第一反应也会是戏曲里的坏人。

  沈郁也忙得差不多了,正好也到了用膳时间,又和戏班的人嘱托了几句,跟着商君凛离开。

  刚才吓死我了,青衣女子拍拍胸脯,陛下在这,我连大气都不敢出。

  没想到第一次面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。年纪略大的男子感慨,他们戏班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,先帝在位时,爱好享乐,戏班经常出入宫廷,后来登基的新帝是个不好享乐的,戏班便彻底闲置下来。

  他是在新帝登基后从师父手里接过戏班班主之位的,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,将戏班发扬光大,事实却是戏班在他手里沉寂至今。

  班主招呼下面的人继续为新戏做准备,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,能不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,就看这一次了。

  贵君肯给我们这个机会是我们的荣幸,大家打起精神来,务必要将这件事办得尽善尽美,不辜负贵君的期待!

  是!

  能进这个戏班的,哪个不是有一腔抱负的,能供皇室享受的,必定是京城最好的戏班,以前是没这个机会,现在有了,肯定要好好表现,不堕戏班名声。

  孟公公去而复返,班主忐忑地问:不知孟公公有何吩咐?

  虽然极少出入宫闱,但孟公公是皇帝身边第一红人的事他们还是知道的。

  吩咐不敢,是陛下特意让咱家来嘱咐一句,待你们誊写完贵君给的话本后,记得将原本交到陛下手里。孟公公笑得一脸和善。

  小的知道了。原来是因为这件事,班主松了口气。

  一定要尽早,陛下不喜欢贵君的东西留在别人手里太久。孟公公强调。

  是,是。班主擦了把额头上的虚汗,目送孟公公离开。

  班主,陛下怎么突然要将戏本要回去?粉衣男子走过来,一脸不解。

  别管这么多,找个字迹好的,先把戏本抄下来。仅刚刚一会儿工夫,班主已经足够班主看出来,陛下有多在意这位贵君,会将贵君亲手写的戏本要回去不足为奇。

  我来吧,正好也能加深对角色的理解。粉衣男子自告奋勇。

  他扮演的主角之一戏份很多,确实要对戏本非常了解才行,班主犹豫片刻,答应下来。

  粉衣男子欢喜地抱着戏本去誊写了。

  其他人艳羡地看着粉衣男子的背影,他们都是戏班里重新培养起来的,没有进过宫,更没见过宫里的贵人。

  来之前,班里的师父们叮嘱我们,进宫后一定要小心再小心,稍有不慎就会犯错,到时候,自己出了事是小,连累了戏班以死谢罪都不为过,以致我一直很紧张,来了之后才发现,和师父们说的一点都不一样。

  说话的少年莫约十六、七岁,脸上带着尚未褪去的稚嫩,眼中也是一片澄澈。

  我也是,进宫的时候,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再小心,生怕哪一步走错了,等待见贵君那会更是紧张的心跳都要停了。

  见了贵君才发现,贵君和师父们口中的贵人一点都不一样,平易近人,也不摆什么架子,有不懂的地方还会给我们解释。

  我刚刚壮着胆子问了贵君问题,贵君声音真好听。说话的少年嘿嘿笑起来。

  我刚刚不该犹豫那一会的,不然我也能问贵君问题了。

  不要紧,贵君以后肯定还会来的,我们还有机会!

  贵君人美、声音好听、还有才,难怪会圣宠不衰。

  好羡慕南乔,他今天问了贵君好些问题,贵君都为他解答了,现在还能誊写戏本,我也想

  谁不想呢,不过我们的字确实没有南乔写的好。

  当初班主让我们好好练字的时候不该偷懒的。

  其他人赞同地点头,今天的经历充分说明了,写得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啊。

  新戏没排完之前,他们都需要住在这里,考虑到来的大多数年纪都不大,沈郁特意吩咐厨房给他们做点好吃的。

  沈郁进宫后,宫里御厨的手艺直线上涨,别的不说,做起美食他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