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分卷(80)(1 / 2)





  方大人叹了口气,他又何尝忍心,只是他此行的目的是整个肃北,断不能因小失大。

  此行艰难,早在出发前他就知道,可陛下派他来,是对他的信任,无论如何,他都不能辜负这份信任。

  前方的小城是他们的第二个目的地,比起主城,这里的环境更恶劣,但面对这一切,没有一个官员抱怨,他们知道,仅仅是活下来,已经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付出最大努力的结果了。

  前来迎接的官员不太体面,脸颊消瘦,面色也不好,见到他们,眼中亮了亮:是朝廷派来的赈灾官员吧,没想到你们亲自来了,快请进,府里东西不多,若有怠慢,还望海涵。

  这座小城的官府比起主城小了不少,布置也很陈旧,方大人粗粗看了一圈,竟找不出一件值钱的物品来。

  简单寒暄几句后,方大人直入主题:你们这里的受灾情况怎么样,我让人带了些物资过来,不知道够不够用。

  小城的官员显然对这里的情况了然于胸,简洁明了说了受灾情况。

  越听,方大人眉头皱的越紧。

  严格意义上来说,这里的灾情从四月底就开始了,一直到现在,没下过一滴雨,后来实在是坚持不下去后,官府变卖了一切能卖钱的东西,向外面购买了一批粮食,才勉强支撑到现在。

  不是说将肃北军的军饷拿出来应急了吗?

  大头都在主城那边,像我们这些小县城或者村庄,能得到一些都是上辈子烧高香了,上面给下来的粮食就那么一点,这么多人根本用不了多久,能走的人都走了,但有能逃到哪里去呢,整个肃北都是一样的情况。

  没有人逃到肃北外吗?

  这小官员面露难色,咬咬牙,继续道,根本不可能逃到外面去,下官有个亲戚带着妻女想离开肃北,还未走远就失去了踪迹,至今没有寻到人。

  难怪朝廷的人没有得到消息。方大人沉思,原来从一开始,就有人故意不让这里的人逃出去,只要外地出现灾民,一查就能查到肃北有变。

  了解情况后,方大人找小官员征集了人手,在官府外施粥。

  大人,城门外涌来了不少流民。守门士兵前来汇报。

  应该是跟着我们过来的。方大人想起刚刚在路上遇到是少年。

  要让他们进城吗?县丞望向忙碌的人群,其实进来也没什么关系,反正城里人也不多,这些人里说不定有些原本就是城里的人。

  先检查一下,确定没问题就把他们带过来,你们去帮忙搭把手。

  方大人指了几个跟在身后的侍卫。

  有侍卫维持秩序,来领粥的人都规规矩矩排着队,县丞的话不差,这里留下来的根本没多少人。

  施粥的人动作迅速,没多久,长长的队伍就见了底。

  就这些人了吗?方大人皱眉看着蹲在一旁的人,纵然这座城不大,里面的人比他预想中还是少太多了。

  大人,我家中还有卧床不起的老母,不知大人可否给下不来床的母亲一碗粥?

  你想什么呢,大人肯施粥已经是仁善了。一旁的人拉了他一把。

  听说朝廷派了官员来赈灾,那位大善人官员还亲自到了他们这个小县城施粥,能过来的都过来了,还有些实在来不了的,尤其是家中无子女的孤寡老人,只能听天由命。

  你过来,方大人招呼方才在路上差点犯错的官员,你们谁对这里比较熟悉,领着他去转一圈,给那些卧床在家的老人送点食物过去。

  您真是大善人!一旁喝粥的百姓听了,忍不住放下粥,磕头。

  既然朝廷派我过来,能救的我都会救,顺便将你们这的大夫召集起来,我需要一些药材。

  旱灾水灾等大灾难过后往往会伴随着瘟疫,来之前,太医院的几位太医给了他一些预防瘟疫的方子,他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
  对了,让大夫跟着一起过去看看这些人的情况,若是有发热等症状的,需要进行集中诊治,还有,让城里所有人都把自己弄干净。

  方大人一条条安排下去,下面的人跟着照办,很快行动起来,得知朝廷送来的食物够吃,不会放弃他们,百姓们也热情的跟着帮忙。

  本来也是要给他们安排事情做的,来之前,沈郁特意告诉过他,若是有可能,尽量让灾民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粮食,只有这样,才能减少暴动发生的可能。

  跟着方大人一行人过来的灾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。

  事后,那名少年找到方大人,给他重重磕了一个头:大人救了我一命,我愿意为大人做任何事。

  这倒不必,你能过来,全靠你自己,方大人拍了拍已经清洗干净的少年的肩膀,你今后有何打算?

  我也要做官,要做一个和大人一样的好官!少年眼神坚定。

  方大人心中一动:你的家人呢?你要去找他们吗?

  我没有家人,少年眼中的光黯淡下去,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。

  你可识字?方大人问。

  少年点头:识的,我以前会帮一些人写信什么的。

  那你愿不愿意跟在我身边做事?方大人又问。

  我可以吗?少年惊喜。

  只要你想,不过,跟着我做事,会很累。

  我愿意!少年重重点头。

  晚上,方大人照例在折子上写了肃北这边的情况,交给潜藏在附近的黑衣人。

  几天后,商君凛收到了从肃北传回的折子。

  肃北的情况果然不对,方均到了主城外的地方,发现和主城的情况完全不一样。商君凛拿起方大人写的折子给沈郁看。

  所以那些军饷全到了主城的官员手里?真正用于民众的只有极少部分?先帝的人这是对肃北的渗透有多深?沈郁皱眉。

  他对肃北的了解实在太少,前世肃北一直没出什么乱子,他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南方,一直到他死亡,肃北的存在感都不高。

  朕当年率肃北军抵抗北漠,受伤最严重的几次也都是在肃北,当时,肃北官员不作为,害的肃北大半领土被北漠占领,朕带兵打夺回领土后,狠狠发作了一番,并将肃北的军政分开,现在看来,朕当年的清洗还不够彻底。商君凛面色不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