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75章进厂(1 / 2)





  戴小华不作声了,戴兰兰便说:“这钱你自己收着还是我帮你收着?你自己收着,只怕过不了几天就没有了……”

  戴小华明白她的意思,说:“妈,您帮我收着吧!”

  戴兰兰便顺理成章地把这钱收了起来。

  几天后,母亲虽然仍然时不时地抱怨,但没有像那天那样大的火气了,只是问她以后怎么办。

  她说想出去打工。母亲一听又闹起来。

  在戴兰兰的思想里,出外打工挣钱天生就是男人的事情,女人就是在家养鸡、养鸭、种土地、带娃娃、守家的,在外面跑的女人都不是什么好女人。

  她觉得,戴小华离了婚,在别人眼里已经名声不好了,如果再跑出去打工,那背后议论的人就更多了!

  看见母亲又生气了,戴小华只有暂时不提说出去打工,毕竟为她离婚的时候母亲还没有气过,现在还是顺着母亲一点。

  有一天,戴父帮人换工后兴冲冲地跑回来,说镇上办了个丝厂,交八百块钱就可以进丝厂当工人了,厂里还要培训,不会的保证教会,问戴小华去不去。

  戴小华一听动了心,在镇上进丝厂,离娘家不远,离尹家也不远,回来看父母和去看女儿都方便,还能挣工资,这倒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。

  戴小华便对父母说,她要去。

  戴父于是跟戴兰兰说:“你给女子拿八百块钱,让她去报个名进丝厂。”

  戴兰兰吼道:“进啥厂?进啥厂?生就是农民的命,还想吃工粮!那工资是那么好挣的?你还真以为交八百块钱就能当工人了?”

  戴父说:“是队长说的,他女子已经都报了名了,钱都交了,只等培训了。”

  “队长!队长家有钱!你能跟队长比吗?队长的女子还是黄花大闺女,你女子能跟人家比吗?”

  戴父说:“这跟黄花闺女不黄花闺女有啥关系?队长说了,二十五岁以下,十六岁以上的年轻人都可以去,我们女子年龄刚好合适……”

  “我没钱!”戴兰兰打断了他。

  戴父急了:“女子那天不是给你拿了两千多吗?”

  “不晓得!我没看到哪个的钱!”

  “你你你……”戴父气得说不出话来:“队长说了,这钱十年后要退,女子交八百块钱进了厂,每个月就挣工资,十年后还退给你八百,这是多好的机会!人家只收两百个人,人够了,你拿再多的钱都进不去了!”

  集资办厂是改革的春风吹到这偏远地区后催生出来的一种致富方式,镇上没有公款办厂,于是就来个集资,把村民们的钱集中起来,就有了资金办厂。

  这实际上是要担不少风险的,对办厂没有任何经验的镇干部们能不能办成功,他们自己都没有把握。

  但农民们是不懂的,他们只知道,拿八百块钱放在厂里,儿女就是工人了,觉得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。

  所以得到这个消息后,不少人家到处借钱,一心想把子女弄进厂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