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冒名充军,女主她力能扛鼎第89节(2 / 2)


  姚芹对着姜国公解释道:“云将军在的时候,让云破军和我一起做的一项工作,就是针对匈奴那边的互市,想来国公爷应该听说过。”

  姜国公点头。

  姚芹继续说道:“这互市交易商品,其中重要的一个商品就是匈奴人养的羊的羊毛。”

  “你们要那么多羊毛干什么?做羊毛毡子?”姜国公的孙子们都很不解,有人问出了声。

  “因为我们发现了给羊毛脱脂的办法,能够通过脱脂让羊毛变得适合纺织,所以我们是计划向匈奴人收购大量羊毛,这样可以一举两得。”

  “两得?”有人不解。

  姚芹一边点头,一边解释自己和云破军之前要做的工作:“因为我们愿意收购羊毛,其他商人又很喜欢牛皮牛肉,必然会让匈奴人减少养马的数量,改为养牛羊,变相削弱了匈奴人的战斗力。”

  要知道匈奴人可是马背上的民族,人家的战斗力都在骑兵,现在不用抢劫,靠卖羊毛都能过上好日子,匈奴人中真的喜欢战争的还是少数,时间久了,战斗力自然会减弱。

  “同时,我们处理好的羊毛可以反向销售给匈奴,或者让南边那些权贵买单,可以缓解北疆军队的经济压力。”姚芹说道:“而这些都需要女性的纺织工人。”

  姚芹带着私心对大家说道:“毕竟女性总是擅长纺织的,对啊?”

  姚芹知道女性擅长纺织不过是一种性别的刻板印象,但是能够帮助姚芹解放女性朋友们,她也就利用了大家这种刻板印象。

  果然,听到姚芹的话,姜家人连连点头:“如果需要搞纺织,还是要找女人来比较合适。”

  姚芹连忙说道:“所以我需要一批女性工人,可是如果工人原本都没被人教导过,她们很难胜任工作,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。”

  这么说着,姚芹又继续说道:“想来不知纺织厂需要,后续男子需要上前线,为了保持稳定的生产,很多生产岗位都要用女性才行,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因为开战影响生产。”

  这话说的也有道理,但是姜国公有一点不明白:“你开办女校和男女混校,这来读书的都是十来岁甚至十岁以下的男孩子女孩子,远水解不了近渴啊?”

  “这就是我要和您强调的扫盲班了。”姚芹解释道:“不管男女,只要是成年又不识字不识数的,都要去扫盲班里学习。”

  “他们日常要养家糊口,哪里有功夫上课?”姜国公觉得不妥。

  “又不是专门教之乎者也!每天晚上教半个时辰,每天教十个字,三个月就可以让人学会常用的一千个汉字!”姚芹说话的时候信心满满,这都是五十年代探索出来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:“姜国公要是不信,不如让我先组织一期扫盲看一看?”

  第118章

  姚芹要主动揽事,其他人自然也想看看她能把这事办成什么样。

  只是办事与办事也有区别。

  干同一件事,有人是筚路蓝缕,有人则是衣来伸手,这期间的区别可大了去了。

  就比如说姚芹揽下来的扫盲班一事,如果有钱有老师,那办起来当然容易了,最容易的就是上课给补贴,何人不抢着上课?

  但要是这样,北疆的财政可支撑不起,姜国公也不会同意姚芹这么大手大脚的办补习班。

  而如果没有什么正规的老师,也没什么多余的钱财,姚芹能把这件事情办好,那才算是办成了。

  因此,听到姚芹的话,姜国公当场就说道:“让你试试也可以,但是你要知道,我们可给不了你什么协助。”

  姚芹是见识过后世扫盲班的,别说什么协助,只要有两个小学毕业的人,都能把这个扫盲班开办下去。

  这么想着,姚芹一口答应了下来,但是也没忘提条件:“没问题,当时老国公爷,您给不了什么协助,总不能一点都不给,是吧?”

  “你想要什么?”姜国公问道。

  “我们这个扫盲班,要是能办下去,后面也是要向其他城池和村镇普及的,这样的话,如果请老师,束脩就太高了。”姚芹看着姜国公说道。

  姜国公点头:“是这个道理,就是只请个童生秀才,这么大片土地,你要搞什么扫盲,怕是一笔不小的支持,要我说,能在主要的几个城池把这个扫盲班办起来就不错了。”

  “但是我有一个办法,不用花一文钱,只需要国公爷您发话就好。”姚芹立马说道。

  姜国公忍不住斜眼:“你有什么办法?可别是让我帮你强权压人啊。”

  姚芹连忙上前给姜国公捏肩膀:“姜爷爷您这说的,怎么是强权压人呢?咱们都是讲究人,讲究的是合作共赢!”

  “哦?”姜国公问道:“你这臭小子,没事国公爷,有事姜爷爷,能憋什么好屁?”

  姚芹别的不突出,就是脸皮厚得突出,闻言立马回答道:“那是香屁还是臭屁,姜爷爷您也要闻一闻才知道。”

  “滚滚滚!谁要闻你的屁!”姜国公一挥手,问姚芹道:“你说清楚,你想干啥?”

  “姜爷爷您觉不觉得,咱们府城和县城官学的学生们,平时天天读书,不懂民生经济,这当了官,也是被底下小吏糊弄,很应该增加一些实践的课程,给大家积累经验。”

  姜国公一听就明白了,暗道这确实是个好法子,但依然端着架子,不紧不慢地喝茶。

  姚芹看着姜国公的脸色,知道他并不反对,于是继续说道:“小子我看,他们还是历练少了,之前官学门口,有人卖煮鸡蛋,三文一个都有人买,还不觉得贵,要我说,哪怕是官学门口,这涨价也过于厉害了。”

  一般的鸡蛋一文两个,大一点的两文三个,断然没有水煮之后卖三文一个的道理,对方怕不是冤大头?

  当然,姜国公却不太清楚北疆的物价,问自己的五孙子:“这边的物价如何?”

  五孙子回答道:“之前云将军治理有方,米面的价格比咱老家只是略高一成。”

  听到五孙子这话,姜国公点头,一方面是暗自赞叹云将军确实是治理有方,北疆属于边城,而且耕种的条件远不如南方,米价面价依然能稳定在比自己老家只高一成,文治昌明。

  另一方面,姜国公也清楚了北疆的物价大致会如何,对于三文一个鸡蛋依然觉得离谱:“这官学的学生恐怕就没自己买过菜?”

  众人都不能更赞同。

  自此,姜国公算是下定了决心,要送学生们去锻炼了。

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
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