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103.第 103 章(2 / 2)


“朕头痛乱了记性,有些事记得迷迷糊糊的。”

“陆大人可否回忆下,这过去的七年里,都发生了什么?”

别人他不敢问,可这人毕竟是发小,性子又沉稳安静,断然不会错。

那个缄默而又稳重的男人抬起头来,默不作声的坐了下来。

乾清宫的内殿偏暗,在明烛锦灯之下,年轻的帝王眉目俊朗,在柔光下被渲染出一种难得的亲近之意。

入宫之后的七年里,陆炳恪守着臣子的本分,仿佛忘了从前在竹林里追跑嬉闹的情形。

可是在内心的深处,那个昂头喊阿彷哥哥的少年模样,依旧清晰可见。

陆炳定了定神,再度开口,语速不急不缓。

“第一年,陛下敕封亲身父母为太皇太后,命各边巡按御史三年一阅军马器械,振四省灾粮,立皇后陈氏。”

“第二年,陛下振辽东饥荒,以灾荒免天下税粮之半,西域三国入贡,俺答进犯大同。”

“第三年,四省地震,大祀天地。杨廷和为首的多位老臣致仕,重立兵部多职,退两州寇乱……”

虞璁静静地听着他回忆过去的历年大事,内心又开始掀起波澜。

他突然想起来了。

这一段,确实从前看史书的时候,读过只言片语。

嘉靖七年,正是‘嘉靖中兴’的中期。

此刻的嘉靖,不仅没有沉迷修仙还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。

他施展抱负,体恤天下,正在大行改革,试图还苍生一个太平盛世。

之后那些不堪入目的历史,都是在十年之后才开始的。

“第六年,命群臣陈民间利病,升兵部侍郎张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。”陆炳略有些不确定的斟酌了一下,再度开口道:“前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总制三省军务,讨田中判蛮。”

“等等——”虞璁下意识地示意他停下来,不可思议道:“王守仁?”

陆炳谨慎的点头,不再多言一句。

他没听错吧!王阳明先生简直是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啊!

王守仁还活着!而且现在人估计就在南京!

虞璁的脑子越转越快,明显又想起些熟悉的名字出来。

是了,这是嘉靖,有王守仁、有徐文长、有戚继光、有张居正——

无数的明星在此汇聚绽放,惊艳了整段历史!

还有谁来着?!

等等,好像还漏了一个人!

皇帝给自己倒了一盏热茶,趁着热气又喝了大半盏,眼眸里依旧明光熠熠。

“杨廷和是不是有个儿子,叫杨慎?”

——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!

虞璁知道自己这么先斩后奏确实有点险,但他也做好了打算。

若是张璁敢直接撂挑子起哄,自己就把他跟桂萼一起摘了,抄家冲公,再把目前还籍籍无名的夏言给抬上来。

开玩笑,朕可是被剧透全程的男人。

张大人从前劳心劳力,自然不会处以酷刑,但他如果敢违逆自己,就直接打发回家去吧。

虞璁拖着下巴思忖,眼神无波无澜。

他并不如原主凶残,但是当皇帝连着几个月,脑子里还是很明白一件事情。

现在的这个国家,是帝国主义封建专/制统治的时期。

君主专/制如果得不到捍卫,那只会上下失度,一片混乱。

哪怕自己没有这个底气,也得硬着头皮做这个国家最至高无上的人。

任何人想要拉他走下神坛,都只有一条死路。

——君主专/制,可以用个人意志驾驭国家权力,得到最大化的个人意愿实现。

哪怕意愿奔着声色犬马,也依然如此。

虞璁不是没想过民主、议会制度之类的。

但在现在,在这一刻,他是唯一的穿越者。

与其说在知识储备上高人一筹,他更强大的,在于对制度和概念的清晰。

只有自己握紧这块玉玺,一步步的号令着这个国家走向正轨,用所有的物力人力,来促成大明国的辉煌无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