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两百一十章太医同行





  蒙渊的话还没说完,“民间有一位义士,捐出了不少粮食,好歹度过了些日子,可惜这些粮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若是让那些灾民知道,朝廷无所作为,定然心生不满,微臣有意再一次写奏折递进宫,又想着之前的事情,怕奏折就长了腿自己跑了,便只能亲自来送。”

  “可是这短短的三日路程,微臣经历了不下十次暗杀,差一点就再也回不了京城了。”

  他的叙述不长,但是里面透露出来的讯息却让人心惊肉跳,不管是凭空消失的奏折,还是灾民的不满,到最后的暗杀,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,背后有一个人不希望兰州城的事情得到解决,不希望朝廷派出赈灾粮食。

  “真是好的很啊,在朕的眼皮子底下,居然还有人敢做这些小动作。怎么?这是有人想要针对朕,让那些百姓对朕心生不满吗?”

  这个帽子有点大,朝中大臣没有一个敢接话的,一股脑的跪在地上,口中高呼:“陛下息怒。”

  “传朕之意,大理寺少卿连同京兆尹,一同追查此事,若有所妨碍,朕允许你们先斩后奏。”

  连先斩后奏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,说明皇上已然动了真怒,不管背后这人是谁,可见这一次的手段,用错了地方,他们倒霉了。

  皇上动怒了,那些惹怒皇上的人自然也就倒霉了,在这样的压力下,根本就没有人敢随意糊弄,大理寺和京兆尹全力追查下来,很快就发现了蛛丝马迹,并且随着这些蛛丝马迹查到了更多的东西。

  大理寺少卿把查到的东西一一上报,皇上看见了,冷冷一笑:“抓。”

  一个字,底下的人纷纷行动起来,把那群知法犯法的人抓了起来。等到第二天上朝的时候,平安无事的那些文武百官,敏锐的发现,今日的朝堂似乎少了许多人。

  然后再互相一打听,顿时对这些人的下场心知肚明。事情发展到这里,还远远没有结束,大理寺的人在追查一条线索的时候,发现这条线索居然指向六皇子和八皇子。

  这下事情更加严重了,居然牵扯到了皇子。

  大理寺少卿,把证据拿在手上,仿佛拿着一个烫手山芋一样,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,想来想去,还是决定进宫一趟,把这些事情告诉给皇上,由皇上来定夺。

  后来据当值的太监回忆,那天大理寺绍兴进去之后,皇上发了好大的火,御书房里摆设的古玩被砸了个稀巴烂,第二天六皇子和八皇子就病了,并且一病不起,需要闭府休养三年的那种。

  回到京城不过三天,蒙渊就带着大批的粮食又踏上了去往兰州的路。

  或许是文武百官都知道,皇上已然动了真怒,这一次所有的人都不敢做任何的小动作,粮食没有被克扣一粒,赈灾银两也没有被克扣一文,所有的一切都是马上到位,甚至还派遣了两个太医跟随左右。

  这两个太医被派遣过来,就是为了防止灾荒之后瘟疫蔓延。

  太医院里面的太医大多都是心高气傲之辈,若是往常定然心生怨气,去往兰州的路上会很不情不愿,可是这一次,两个太医二话不说就跟上了,哪怕路上被颠簸的,特别难受,也不敢说一句话。

  这一切的一切,都是因为皇上的雷霆之怒,他们生怕自己的不舒服,会被别人解读成不情愿,然后上报给皇上,成为皇上的眼中钉。

  不过蒙渊还是挺善解人意的,根本就不用太医自己抱怨,路上第二天就发现了两个太医身体上的不适,特意为他们准备了马车,还在马车上垫上厚厚的软垫。

  两个太医看着他的目光和蔼了许多,清静了许多,心里剩下的那一丝怨气也消失殆尽了。

  人家蒙渊也是这次事情的受害者,他们怎么怪也怪不着人家头上。

  若是要怪,就只能怪那两个没事找事的皇子,好好的在京城里吃吃喝喝做一个皇二代不好吗?为什么非要去陷害人家呢?

  皇宫中的太医大多都是养尊处优的,每日只要照顾宫中的贵人们身体安康,也就没事了,几乎从不离开京城,也不需要旅途奔波。

  这一次,实在是吃足了苦头,即便不用受马背上颠簸之苦,马车的颠簸也够他们喝一壶了。

  赶到兰州的时候,两个太医从车厢里出来的时候,小腿肚子都在打颤,一个个黑眼圈浓的就跟画上去一样。

  担惊受怕了这么些日子的江渔儿,一早就得到了消息,眼巴巴的在门口等着,看到从远处慢慢走来人群,当时就顾不上,矜持不矜持的,直接跑过去。

  “夫人,您还怀着身子,不可奔跑。”青桃在后面着急的提醒。

  江渔儿此刻哪里还管得上这些,脚步飞快的朝着人群最前头的蒙渊而去。

  蒙渊看到她的举动,吓得连忙从马上跳下去,伸手一捞就把江渔儿捞进了怀里,皱着眉唠叨她:“人来人往的大街上,你也这样没有顾忌吗?”

  连日来揪着的一颗心,终于缓缓的放下了,江渔儿完全不介意自己被唠叨的事情,反而还颇为享受。

  人就是这样,总是在自己身边的时候,唠叨就变得很烦,可若是有一段时间离开了,这唠叨之声也好比天籁之音,只会觉得不够听,哪还会觉得烦?

  两人这旁若无人的腻歪劲儿,引得道路两旁的灾民纷纷起哄。

  如今也不应该叫灾民了,能吃饱能穿暖,身上肉眼可见的,好转了许多,之前瘦骨嶙峋营养不良的状态早就已经消失,一个个精神饱满,红光满面,并且还充满干劲,一双双眼睛里只能看到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现下的满足。

  这样的老百姓又如何能称之为灾民呢?

  “将军和夫人之间感情是真的好,就是咱们这儿刚刚订了亲事的娃娃,也没有像他们这样腻歪的。”

  “夫人这么善良的人,将军就应该多疼着些。更不要说夫人如今还怀着孩子,本就心思敏感,我没觉得将军这样有哪里不好。”

  心思活跃的吹起了口哨,便是那些粟日安静的,如今也善意的鼓掌,笑眯眯的看着两个人。

  江渔儿终于察觉到自己忽略了什么,一张俏脸红的就像染上了晚霞。

  蒙渊眸中闪过一丝笑意,刚刚狂奔过来的时候不知道害羞,如今倒是知道了。

  “桑止,这些粮食和两位太医都由你来安顿一下。”蒙渊声音沉稳的把原本属于他的工作交代了出去,说话间双手依旧没有放开,牢牢的抱着江渔儿。

  桑止?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,江渔儿好奇的侧头看去,看到的是一张陌生的脸。

  “是。”桑止抱拳应下,有条不紊的安排这一切。

  至于蒙渊,人带来了,粮食也带来了,属于他的工作自然告一段落。自然事情还没有结束,但是大家看他如此牵挂自家夫人,谁也不会在这个当口,没有眼色的撞上来让他去忙碌。

  殷朔:“......”其实我还有话说,你还有事情要问,但是看你们那么猴急的样子,算了算了,我不问了。

  听了消息急匆匆的赶来,看到如胶似漆的身影,又急匆匆的离开,殷朔难得觉得心累。

  早知道会是这样,还不如不来呢。